当前位置:首页 > 学术与学会
人物档案 杨永国,男,呼吸内科专家,毕业于河南医学院医疗系,现任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、副院长,呼吸内科主任医师,历任焦作市抗癌协会副理事长、焦作市防痨协会副会长、焦作市医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、河南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、河南省科协委员、河南省医学会呼吸分会常委。
“当合格的医生不易,当医术精、医德好的医生更不易。医生职业,神圣而责任重大,病人的生死之托,使人如履薄冰,一刻不敢放松。”杨永国说。
1984年从河南医学院毕业后,杨永国来到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,成为一名内科医生。“当一个好医生不仅需要精良的医术,还要有高尚的医德。”杨永国坦言。为践行这样的理念,他刻苦钻研学科理论,在临床治疗中不断探索,很快成长为科室的技术骨干。
“想当个好医生,就得注重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。”杨永国说,有些患者因胸腔积水需要进行穿刺,而患者在穿刺前必须进行透视或者B超定位。“想不想当个好医生,往往在这种时候最能体现出来。如果是好医生,他就会陪着患者进行定位,因为这样才能对患者的病情了然于胸,才能更好地实施治疗方案,这样能减少病人的痛苦,才无愧于医生职责。”杨永国说。
自从踏上工作岗位,杨永国一直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医疗和研究工作,凭着求真务实、勇于创新的精神,率领技术团队不断研发新技术,取得新突破。上世纪末,他在我市较早开展了介入治疗,在工作中较早运用经皮肺活检、支气管动脉造影、胸腔镜造影、胸腔镜检查等新技术为患者治病。
癌性胸水是晚期肺癌常见并发症之一。在治疗时,医院主要采用向患者胸腔注入硬化剂来封闭胸膜腔的方法进行治疗,但这种治疗方法的副作用很大,许多患者治疗后效果不佳。1994年,杨永国和他的团队开始对此进行研究,将相应量的32P-胶体磷酸铬注入患者胸膜腔,治疗后患者的胸水完全消失,机体内癌细胞得到有效控制。
经过多年论证,杨永国的这项研究成果取得了巨大成功。随后,由他撰写的论文《32P-胶体磷酸铬与顺铂腔内注射治疗癌性胸水疗效比较》刊登在核心期刊《中华核医学杂志》上。这项治疗肺癌领域的研究成果,从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,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,得到了业界同行的广泛认可。
多年的努力使杨永国成为我市的市管专家,被河南省医师协会授予河南优秀医师奖。近年来,他发表省级以上专业论文30余篇,获省、市科技成果奖10余项,出版专著2部,获国家专利2项。
如今,杨永国虽已走上管理岗位,可他仍长期坚持医疗领域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。“医者仁心,为了患者,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。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,我将努力提升专业技能,全力维护百姓的健康,为医学事业贡献所有的力量。”杨永国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