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学术与学会
人物档案:董春红,女,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,中共党员、理学博士、药物化学专家、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,现任焦作大学科研处处长、河南省“四大怀药”院士工作站副主任、焦作市怀药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,兼任河南省化学会理事、河南省科协委员、河南省食品科技学会常务理事、焦作市科协常务理事。
“‘四大怀药’是我市的城市名片,提升‘四大怀药’的附加值及影响力,是每个焦作人的心愿,更是科技工作者的责任。”3月12日,加班加点奋战在我市怀药研究一线的董春红对记者说。
2005年9月,大学毕业的董春红来到焦作大学,就任科研处处长,成为该校最年轻的处长和博士。踏入工作岗位后,董春红结合焦作大学定位和我市发展特点,将“四大怀药”作为科研工作的方向。
“都说‘四大怀药’好,但究竟好在哪儿,大家都讲不清楚。”董春红说,“由于缺乏系统研究,我市对‘四大怀药’的开发还处于粗加工阶段,进一步研究‘四大怀药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。”
通过调查,董春红选择了怀地黄作为研究对象。她说:“怀地黄是传统的大宗中药材,具有很好的药效,怎样用科技手段进一步提升其功效并加以改进,使其发挥更大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是我科研的方向。”
实现科研目标,谈何容易!“研究之初,焦作大学的科研工作几乎处于停滞状态,学校缺乏科研氛围,更缺乏进行高层次科研工作的平台。”董春红说,实验室硬件设施落实,缺乏科研人员,经费没有保障,开展科研工作困难重重。
“办法总比困难多!”董春红说。在做好科研处相关工作的基础上,她利用节假日时间投入到科研工作中。经费不足,她就通过申报研究项目来筹措;人手不够,她就与同学联合指导研究生共同完成;缺乏硬件设施,她就租用其他高校的设施进行实验。尽管条件艰苦,她依然取得了丰硕成果。经过多年努力,她主持完成了国家级、省部级项目4项;完成省级以上科研成果4项,其中2项科研成果获得焦作市科技进步二等奖;发表学术论文15篇,其中SCI收录5篇,3篇论文获河南省优秀自然科学论文二等奖。目前,她还承担着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。
“目前,以怀地黄为基础的药物研究已经取得了新的突破,我们在从怀地黄分离出的环烯醚帖苷类化合物的结构基础上,利用新的合成方法制备出了几种具有新颖结构的药物分子,目前正对其结构进行分析,一旦确认成功,马上就能申请发明专利。下一步,我们要对怀地黄的药理活性进行测定和研究,希望能发现新的高效低毒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和糖尿病的药物分子。”董春红对未来充满期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