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学术与学会
人物档案:张怀华,男,1974年出生,1997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物理教育专业,现任教于焦作市第十一中学,从事物理学科教学。他是中学高级教师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、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学会会员,获全国特色教育优秀教师、中国教师研修网学科指导专家、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、河南省骨干教师、河南省教育教学专家、焦作市中学名师、焦作市市管专家等荣誉称号。
日前,在第十三届全国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评选活动中,焦作市第十一中学学生王家鑫的作品《空心可视彩条笔》荣获铜奖,这位同学的辅导老师就是张怀华。
每一次陪学生领奖,张怀华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。他说:“我辅导的学生多次在国家、省、市举办的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,孩子们取得的成绩说明,创新并非遥不可及,创新也不是科学家的专利,每一个善于思考的人都可以创新。而我,要用激情播撒创新的种子。”
1997年,刚从河南师范大学物理教育专业毕业的张怀华,来到焦作市第十一中学担任物理教师。课堂教学中,张怀华发现很多学生都认为物理课枯燥、乏味,很多孩子对这门课程失去了兴趣。为激发孩子们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,张怀华自制教具演示物理现象,以此吸引学生,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。简易电动机、外燃式空气发动机……一个个小发明把物理课上抽象的教学内容展现得淋漓尽致,学生们看得见、听得懂,教学效果很好。
张怀华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自制教具的“教学张力”,让学生爱上了物理,很多学生都说“没听过张怀华老师物理课的高中生活是不完美的”。
户外科学探究活动是张怀华创新教学方式的主要形式。“在课堂之外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,还能提高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和科技创新水平。”张怀华说。
校园内,活跃着利用日常生活工具进行科学探究的学生团队。一次性气体打火机的引爆极限是多少摄氏度?自制的“水火箭”究竟能飞多高?……在张怀华指导下,学生们通过动手做实验得到了答案。
张怀华认为,如果说校外课堂是孕育创新种子的土壤,那么,各种科技创新大赛则是学生实现创新理想的演武场。
2016年,焦作市第十一中学的学生完成了600余个科技创新项目,其中122项科技创新项目荣获各级科技创新成果奖,1位同学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,3位同学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评选,3位同学荣获河南省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。
“带着学生一起进行科学探究,改变了我的工作方式,提高了我的业务素质,优化了我的知识结构,丰富了我的教学内容,使我在教学岗位插上了飞翔的翅膀,在孩子的心中播撒了创新的种子。”张怀华说。